音院新青年献礼建党百年|“花漾青春 乐动精彩”11期《黄水谣》
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
1921 2021
《黄水谣》冼星海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经典作——《黄河大合唱》中的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。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,它的音调朴素,平易动人。这首歌曲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,同时成为一些专业团体和专业歌唱家的必备演出曲目。还曾被其它音乐形式所借用,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声乐作品。
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,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,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,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。途中亲临险峡急流、怒涛漩涡的境地,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,聆听了悠长高亢、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,这所有的一切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。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,他谱写了这篇大型诗朗诵《黄河吟》,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。
这首歌分三部分。第一部分抒情、亲切。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,同时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像。第二部分“自从鬼子来,百姓遭了殃!”以它较低的音区。悲痛的音调、缓慢的速度,宽广而沉重的节奏,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,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燃烧起来的仇恨怒火,这悲愤有力的控诉,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。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,黄河奔腾依旧,而遭到破坏的人民生活,却呈现出一幅凄惨景像,歌声在平稳、低沉的情绪中结束,使人久久难忘。
《黄水谣》以抗日战争为背景,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,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、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, 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,其高度的思想性、象征性、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