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防控中的心理保健知识科普-九游app官网下载

发布者:毛璐发布时间:2020-09-26浏览次数:1849

 

在过去的国庆假期里,很多旅游景点正常开放,大家能自在如常的游玩,还真的是要感谢各位医护人员的“逆行”壮举。但是哪怕此刻国内的疫情趋于平缓,人们还是会“谈疫变色”。此时的心理疏导、保健以及进行人为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,作者君接下来将通过摘录《疫情防控中的心理保健和干预》一书中的内容精华分享如何实现后疫情时期的“心理自由”。


  

一、常见的心理反应

  当人们经历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时,由于遭受意外的疾病或伤残,面对感染或死亡的风险,社会和生活秩序的紊乱,家庭和亲人的变故,环境的突然改变以及负面信息的大量涌现等,可能出现程度不等的心理应激反应,一类是过激反应,表现如痛苦、恐惧、烦躁、冲动、易激惹、过度警觉等,甚至出现逆反或暴力倾向;另一类是消极低落反应,表现如忧伤、自责、恍惚、焦虑、抑郁、闪回记忆、遗忘、回避、情感麻木、消极悲观、注意力集中障碍、睡眠障碍等,甚至发生自残和自杀倾向。

  多数人的上述心理反应通常被认为是经历重大事件时的正常反应,对工作和生活不产生严重的影响,只在一段时间内出现,并且通过自我调整能得到缓解。但是,有些人在事件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的心理反应和偏离行为,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,影响疾病或伤残的救治康复,损害健康,而且症状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,从而构成持久的心理创伤。

  

  一些心理创伤的人还可能出现躯体症状,如头痛、头晕、憋气、胸痛、腹痛、腹泻等,需与相应的疾病进行鉴别。在重大疫情等突出事件中,由于受到冲击的范围广泛,受影响的人群众多,加上负面报道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,还可能发生群体性的心理应激反应,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事件。

  

  

  

二、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

  对严重疫情产生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几个阶段。有些心理反应在急性阶段或事件缓解阶段发生,有些则在疫情发生后才会表现出来。

第一阶段,疫情发生初期或疫情预警期

  传染病流行初期可能只有少量病例,疫情并不严重,甚至本地区还没有病例发生,仅仅周围地区有疫情,存在疫情波及的风险。当今社会信息渠道广泛,负面消息的快速传播会让人们早早就感受到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。在这一阶段,人们就可能出现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反应,例如出现恐惧、否认、迷惑、愤怒的感受,或不知所措或设法求生,如果自己和亲人没有染病,还可能会经历释然和漫不经心的感觉。

  

  因为对最初防控措施的疑虑和不适应,还可能出现分离症状,如心理麻木,茫然,一种不真实的感受或没有人关注自己的感觉,也可能出现焦虑、失眠、健忘等症状。如果心理反应得不到引导和缓解,甚至会出现群体性恐慌,导致逆反、抗拒、抢购等过激行为。

  

  疫情初期或预警期就应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科普教育,加强社区心理保健工作,预防严重的个体和群体性心理伤害的发生,并认真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和应激准备。


第二阶段:疫情高发期,可以持续数周或者数月,甚至更长时间,而且波及面广,这是传染病流行突发事件区别于其他突发事件和灾害的显著特点。由此,造成的心理行为损害也更加明显和持久。

人们在对疫情实施全面防控过程中,会调动一切资源和各种防御机制,每个人都在实践自己的角色。有人勇敢地投身到救援中去,不知疲倦地工作;有人则胆怯退缩,感到什么都做不了;有人不幸受感染,成为救治对象;还有的人,成为次生灾害的受害者,如失去工作,家庭变故等。所有的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。

  

  其中疫情次生灾害的受害者非常明显的特征是退行性行为,或者过度的心理应激症状,如过度痛苦、恐惧、悲伤和抑郁症状;对他人怀有敌意和攻击性,冷漠,睡眠紊乱,或产生其他躯体症状,对未来悲观,脑海中反复重现创伤事件。

  

  如果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还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和行为,或能够自行缓解,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被认为是突发事件中的常态反应,而且过了几周以后,可以预见到这些症状能够减轻,或者消失。具有这些反应的人,应该被给予相应的关心、照顾,以及非治疗性的咨询和帮助。但是,有一部分人的心理反应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行为,并持续很长的时间,不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,则成为病理的过程,需要心理专业的支持和干预。

第三阶段:在疫情缓解和康复期

  与传染病传播的过程不同,在疫情的恢复和康复期,心理反应并不会因为发病的减少而缓解、消失;相反,会持续存在较长的时间,并妨碍心理行为伤害的恢复,这种心理反应一般被认为是病理性的。这些症状可能是已经存在的,也可能是在疫情后期新出现的。

  

  表现的形式可能与疫情高发期的过度恐慌、躁动等有所区别,而以焦虑、抑郁、强迫、退行性表现为主,且持久而顽固。遭遇疾病、亲友死亡、家庭变故等伤痛的人群表现尤为明显。

  

  尽管悲伤不被认为是一种精神障碍,但如果悲伤与某种精神障碍,如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合并出现,就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安抚。疫情过后对伤亡者的长时间哀伤、自责是可预见的严重的心理反应。

  


  


网站地图